公司產業
“我與公司共發展”系列活動之征文(二)---啟程 感悟 奮進
[2012-1-5]
2011的五月天里,我走進了湘棉這個大家庭,展開了這段奇妙之旅。說是“奇妙”,因為既有一開始接觸的新奇和探索,也有著一路走來的曲折和驚喜,還有著伴隨日子與日俱增的歸屬感和使命感,揚帆啟程,歲月流淌,一路走來,一路感動,一路感激。
五個月的時間里,有剛入職時公司前輩們的傾囊相授,有領導的貼心關懷,也有同事的熱心幫助;有巴厘島的樂享之旅,有合唱比賽的昂揚斗志,也有羽毛球場的歡聲笑語;有傳真機旁的忙忙碌碌,有計算器上的長串數字,也有“棉花糖”的信息共享。當然,要融入公司,必須在業務上也必須不斷學習充實,邁大步跟上大家的整體步伐。
金秋時節,作為公司的新人,非常榮幸地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參加了棉花協會在張家港舉辦的“2011中國國際棉花貿易培訓班”,學習了很多棉花貿易的相關課程。這些課程包括棉花基礎知識,棉花貿易整體形勢的分析判斷,國際棉花貿易實務的特點和值得注意的細節的歸納,還涉及到棉花貿易風險控制的內容介紹(期貨、套期保值、風險管理、合同制定等),國際棉花貿易的相關條款、規則及技術仲裁的使用,最后還介紹了張家港保稅區棉花貿易的優勢和特點。這次培訓是一次系統的棉花貿易的學習,也是許多行業內專業人士的經驗傳授課,對于新入行的我來說,是一次棉花世界的“漫游”,期間所見所聞既增長知識見識,又加深感受體會。
(一)整體感知篇
參加此次培訓班的一百五十余名學員來自百余個涉棉公司、企業和組織,講課嘉賓涵蓋了棉花協會、海關、檢驗檢疫局、銀行以及國內(外)知名棉花進出口貿易公司的代表。
從對行業的整體感知來說,我本人主要有兩點體會:一、這個行業是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行業,匯集了不少綜合素質高的多能型人才。培訓班學員的主題是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并且年輕女性占了其中很大部分的比例。雖說年輕,他們卻不單有年輕人的青春活力,言語談吐間對行業知識、動態新聞、相關政策甚至是貿易商的一些小細節,都有獨到的見解。我也由此深感行業的人才輩出和自身的不足。說道綜合素質,這個行業的“新鮮血液”絕不僅于此。不少行業內人士對法律、經濟以及英語也是相當精通,像國際棉協中就不乏年輕有為意氣風發的。另外,在培訓課交流提問環節,有學員流暢自如地運用英語與外國講師探討期貨、國際棉花貿易的相關問題,令我對此行業刮目相看,也下定決心要不斷學習、拓寬視野、深化認識,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多多接觸法律、經濟以及國際貿易中涉及棉花貿易的知識,同事不放棄本來的專業優勢,在平時工作中像海綿一般向同事、長輩學習實際操作的方式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現學現用,不斷積累,充實鞏固提高。
我的第二個行業整體體會是:棉花貿易行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古語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自五月份入職以來,一直局限在公司范圍以內,因為對行業不太了解,對競爭也幾乎沒有什么特別的體會。但此次在張家港參加培訓班,親身體驗,也面對面接觸了來自全國范圍內的行業內企業,我更直接感受到“沒有硝煙的戰爭”,以及競爭中各企業積極應戰的態度。培訓期間,來自青島的一家從事棉花貿易公司的代表,幾乎在前兩天就已經“占領”了整個培訓班——像所有學員和講師派發名片和介紹了自己的公司。暫且不論做法的可取性和成效性,只是此敬業精神以及積極推銷自我、開拓市場、廣泛結交潛在貿易伙伴的積極態度卻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畢竟,Attitude counts.
(二)知識篇
此次培訓,是一次比較系統的棉花貿易的課程學習,短短三天的時間,我感覺沉甸甸的收獲滿滿。總結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
1、行業基礎知識的結構。一個行業所必備的知識絕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多方位的,有時候還需要換位思考。本次培訓班授課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設計了棉花的種植、用途、生產、購銷、加工等諸多方面。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事,講師從不同用棉企業的不同用棉需求以及用棉標準來分析棉花購銷應該注意的一些事項細節,比如棉花品質指標來說,不一定等級越高就越好,各項指標參數平穩的棉花其實更受到紡織廠的歡迎,因為指標平衡的原棉紡出來的紡織品質量更穩定,銷路才更好,等等。原來,了解產業鏈上、下游的一些相關基礎知識對做好棉花貿易也是非常重要的。
2、行業形勢的整體把握。聽取一些專家分析了新年度棉花產量、棉花進口形勢、臨時收儲、未來價格走向趨勢的精要分析,提起注意影響未來價格走向須關注的幾個要點,如收棉期間天氣狀況、實際收儲情況、印度棉出口政策以及紡織行業原料中化纖與棉花的博弈等,為以后掌握動態信息和作出形勢分析判斷指明了一定方向。另外,在進口棉貿易這一塊,可以歸納為三個要點:第一是信息的及時更新。把握全球的行業整體形勢,可參考美國農業部報告、出口周報以及每月12日的美國產區報告。第二是貿易過程中對合同條款的把握。在棉花進出口貿易中,合同一般是由國外出口商制定的,因而國內進口企業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必須特別留意對合同內容和具體條款的把握,減少對自身的不利條款,遇到有異議和模棱兩可、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時協商溝通確認,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要多方面廣范圍地選擇出口商,除了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以外,還可以考慮生產潛力大、質量不錯且與國內棉花時間互補的巴西棉。在選擇棉花出口商時,要特別謹慎,要提前做好貿易前的功課,要排除全球十八個棉花協會公布的黑名單企業并掌握動態名單情況。
3、風險控制方面。一是要及時了解政策形勢,把握動態變化情況,多方聽取,自主判斷。二是要用好期貨套期保值這一法寶來防范市場風險。套保要有一定的原則和底線,看準時機再做,不能盲目跟風。但是,這一方面來說,由于我個人相關的知識和經驗都極為有限,五月份入職培訓才剛開始接觸,此后工作的幾個月里也接觸得很少,還沒能對此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也是我今后應該好好學習的方面之一。此外,應對市場風險,如合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也應該用《中紡條款》棉協條款(ICA《棉花買賣合同及一般條款》)等行業條款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來維護企業的權利。因此,該部分涉及到的法律、行業條款等也是今后需要學習和掌握的。
4、專家傳授的經驗。經驗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用一位培訓講師的話來說, 能“五分鐘解決十幾年”。培訓班里長期從事該行業的專家給出的一些直接有效的經驗方法,不少是容易被忽略卻又及其重要的小細節,聞后我是受益匪淺的。比如說,細度、強度等質量指標不要取平均值;至選擇一個品質規格的棉花,不要混批;綠卡棉仍然要堅持索賠權;進口棉以CIQ證書為結算和索賠的依據等。
(三)張家港篇
張家港保稅區紡織原料市場的地理、政策優勢明顯,行業氛圍好,棉紡企業集中,貿易頻繁,市場信息靈通,作為“境內關外”區可“緩稅免證”,區內棉花貿易或加工不受配額的限制,可從事大規模存放大批量分撥業務。通關時,可按照CIQ重量通關調度,按CIQ重量使用進口棉配額。可見,在張家港保稅區設立湘昊國際貿易全資子公司是非常明智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步驟。但是,就目前的狀況來說,湘昊公司的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并未能充分發揮利用起來。如何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創造領先一步的效益優勢來,是值得公司內賢士們研究探討的重要命題。
(四)發展篇
此次培訓學習,我個人收獲的不只是知識,不只是見識,更是這些所見所聞多帶來的今后發展的思考。從我自身來說,今后的努力應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更廣范圍的行業及行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棉花、棉花貿易、期貨套保、商檢、索賠等,還需要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國際貿易規則,多讀一些行業規則、法律條款、仲裁條款,了解分析貿易實例,從經驗中學習,提高風險控制意識,尤其是在涉及合同條款、內容上更要小心謹慎,不恥下問地多向同事討教,也要從自己的工作中點滴積累,使自己盡快在業務能力上成長起來。第二是對動態的政策、形勢的關注。多從相關網站上了解行業最新信息,學習對數據的進行分析。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平時多關注國際上的行業動態,及時反饋交流,從對各因素,如天氣、經濟、貨幣、進出口政策等得關注中培養行業的敏感度。第三是嚴格要求自我,做一個學習的有心人,在平時工作生活中積累經驗,聽取經驗,學習經驗。此次學習,深刻體會到,“井底之蛙”才會自滿自足;向前看齊,全面發展,不斷提高才能跟得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公司發展的步伐。進步發展,才能更好地創造價值。為回報公司和領導的知遇之恩,也為了感激幫助關心我的同事,我也理應當加快成長步伐,盡早獨當一面,為公司貢獻力量,創造價值。回想融入湘棉的懷抱已經五個月,這段時間里我有進步的喜悅,也品嘗犯錯的苦澀;有收獲,也有汗水。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來,回憶里滿滿的是我對第一份工作的熱忱和湘棉大家庭的溫暖。我知道,我能做得更好的。
此次張家港之行,行業內不少人對“湘棉”是早有耳聞的,尤其是對公司的經營模式很思路更是贊賞有加。我們一行人在說出公司名稱時,驕傲自豪溢于言表。非常感激公司給我提供好的機會,工作,培訓,學習,希望在這樣一個優秀的平臺上,能與公司一同邁開大步向前走,一起發展壯大,迎接更美好燦爛的明天。
投稿人: 林璐